第366章 年少成名
朽木雕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6章 年少成名,八零后考清华:我靠读书报恩全家,朽木雕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位是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最美女状元,一位是高考史上最强的“满分状元”。
嘶,这个组合,大家光是想想,就觉得强得可怕!
关键他俩一个就读的是香城的青山高中,一个就读的是孝城一中,两城之间,相距二百公里,还隔着省会江城,这两人是究竟怎么搅和到一起的?
很快,爱好八卦的吃瓜群众们,又挖到了更多的信息。
原来,这两人初中就读的居然是同所一中学,也是河西镇最知名的乡镇中学——河西中学!
同时,两人之间的更多细节,也被有心人相继爆了出来。
而关于寒门少年林东升艰难曲折的传奇求学经历,也再次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看到林东升的热度又起来了,而且有了苏文浅的加入,他们在全国的讨论度和话语题更是空前高涨,出版社不仅迅速加印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绝境》,也迅速完成了他第二本小说的审核和校对,并迅速开启了印刷流程。
不过,在确定书名时,温欣和林东升却产生了分歧。
温欣希望他第二本小说,书名就叫作《清北少年林东升》,或者更直白一点《天才林东升》,让他二选一。
只是,林东升通过多次参加数学竞赛,见识过了更广阔的星辰大海,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天才。
于是,他也提供了两个书名,即《我不是天才》或者《风雨求学路》,让对方二选一,否则,双方的合作,就到此为止,他们将再也收不到他的第三本小说。
但温欣觉得“林东升”三个字,更有热度,提醒他不要和钱过不去。
否则,就算以后能收到他的第三本小说,一旦第二本赔大钱了,以后再想出版,阻力也会很大,远没现在这么神速,更不可能特意为他开启绿色通道。
最后,双方一番拉扯,将书名定为了——《我是林东升!》,看似平平无奇,却又重点突出。
而且,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这本书首印就是十万册,出版待遇和很多国内知名的作家相差无几。
于是,林东升很快就收到了《绝境》再版的20万版税,以及新书《我是林东升!》的首印版税22万元。
在银行的Atm机上,看到二姐银行卡上这一长串冰冷的数字,林东升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怀疑自己选择计算机系,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许,自己真正的天赋,是在写作上?
如果现在转道去读中文系,接受更为专业的熏陶和积累,没准将来赚的钱会更多,取得的成就会更大,社会地位也会更高。
没准,他还能为祖国捧回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不过,他的幻想很快就在新书出版后,在读者们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中,迅速破灭了。
有人说他写的不是小说,而是自传,里面的学习经验和状元心法虽然干货满满,诚意十足,非常值得分享和借鉴,但文学水平有限。
也有人说他的小说写得太过仓促,江郎才尽,远没有第一本《绝境》带来的情感冲击力大,阅读体验也比较一般。
还有人说他和出版社纯粹是穷疯了,想借着网络上的热度恰一波烂钱,正在肆意消耗他在全国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当然,也有少量一些评论家,呼吁大家对新人作家、特别是未成年作家,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要给他们更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更为充足的成长时间。
总之,从这件事上,林东升体会到了赚钱的快乐和成名的幸福,也感受到了成名的烦恼和被众人口诛笔伐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苏文浅也收到了高中生涯里最大的一笔状元奖学金,足足有20万元。
虽然掏钱的时候,他们略有些心疼,但孝城一中历任校长,戮力同心,奋斗多年,终于力压一众省级名校,摘得了全省理科状元,重振自己省级名校的声威,全校上下,自然是欢欣鼓舞,张灯结彩,大力宣传!
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苏文浅同样也遇到了烦恼,倒不是分数不够,以她现在这个成绩,全国所有的高校,所有的专业,都可以随便进。
她只是像林东升当初一样,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也没有特别讨厌的专业,整体成绩都比较均衡。
最后,一番讨论,苏文浅选择了清北大学就业前景比较宽广的法学专业。
像法学这种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的专业,无论是苏建安还是文阿姨,都比较认可,自然不会去反对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