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谁是名士,出来走两步
老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6章 谁是名士,出来走两步,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老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毕竟大汉太子十分懂得驭下之术,昨日提出了想法和思路,至于后面如何完善,全都丢给了陈平一人。</p>
可怜大汉曲逆侯愣是没睡,终于将刘盈所说的制度整理了出来。</p>
刘盈日上三竿,甚至吃了个早餐,才带着陈平来到未央宫。</p>
“太子殿下,方才留侯所说制度,由臣来为您复述一遍。”</p>
灌婴一脸谄媚,准备上前开口。</p>
“灌婴,用得着你这大老粗说话?俺来为大外甥讲述!”</p>
樊哙一把推开灌婴,就要来个鹦鹉学舌。</p>
张良所说制度,他们未必理解,但是能够做到复述,反正最后拍板的还是刘邦。</p>
“颍阴侯,舞阳侯,你们二人歇着便是。”</p>
“我大概已经了解,留侯所说的制度。”</p>
“暂且,可以称其为——察举制。”</p>
刘盈踏步而来,直言道:“按照留侯的构想,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p>
“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p>
“这在初期,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输送不少人才。”</p>
张良颔首点头,“太子殿下明鉴,臣此举正是为了不埋没那些个良才!”</p>
陈平紧皱眉头,如果有可能,他真想上去给张良两个大嘴巴子!</p>
若非昨日太子与他彻夜详谈,他也不会想到,察举制日后会如何为祸天下。</p>
“不过嘛……察举制依旧有弊端。”</p>
“天下之大,贤人之众,不可能把所有贤人都推荐给朝廷。”</p>
“对士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是察举制的前提,但这不易作好,因为很难对人的道德品质作出中肯的评价。”</p>
“就像曾经的陈豨也是忠臣,你总不能说他毫无功绩吧?结果最后却成了逆贼。”</p>
刘盈一席话,瞬间令朝堂鸦雀无声,毕竟以陈豨的人品和能力,肯定会被察举。</p>
“再说了,地方上的事,长安未必能够面面俱到。”</p>
“留侯这套制度,日后会沦为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把控的游戏。”</p>
“这些人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p>
“最后彻底阻断了平民和寒门做官的希望。”</p>
刘盈随即看向一众功勋,笑道:“诸位,试问你们到了那个年代,连出头之日都没有,还会支持这等制度?”</p>
这……</p>
“大外甥说得对!俺就是个大老粗,以前在沛县,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p>
“对了,连俺媳妇,都是从卢琯那偷来的!”</p>
“像俺这种人,若是按照留侯的制度,恐怕这辈子都不会被察举!”</p>
樊哙现身说法,众人可以说他大字不识一个,只是个杀鸡土狗之辈,但无人能够否认他的功绩。</p>
“太子殿下,列举了这么多缺点,不知您有何高见?”</p>
张良虚心求教道:“以名士治天下,已经通过陛下验证,绝对能走得通。”</p>
刘盈无奈摊手,随即指了指在座群臣。</p>
“诸公,你们在跟我阿父混之前,有几个是名士?出来走两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