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少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章 京华暗涌,衣冠谋冢,欧阳少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皇子府,僻静的书斋。
与东宫、武王府的暗流汹涌不同,此处弥漫着一种清冷而略显孤寂的书卷气。四皇子李信独自坐在窗边,眉头紧锁,面前摊开的是一份关于京畿附近几个皇庄收成锐减、庄户怨声载道的密报。问题看似不大,却牵扯到几个背景复杂的皇亲国戚和勋贵,如同盘根错节的藤蔓,让他这个素来低调、手中无甚实权的皇子感到棘手万分。如何查?查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打草惊蛇,反惹一身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窗外的月色清冷。李信烦躁地揉了揉眉心,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书案一角——那里压着一张纸条,字迹清瘦有力,是穆之离京前留给他的:“若遇疑难,可寻楚墨渊。此人虽隐,心藏锦绣,或可为殿下解惑。切记,以诚相待,勿以皇子之尊压人。”
楚墨渊…那个在穆之口中评价极高、年轻的御林军将军,掌管着整个京城的军防,一个深得父皇信任、堪称帝国中兴砥柱的人物。
李信犹豫了许久。穆之离京后,他暗中留意过此人。楚墨渊行事低调,作风沉稳,虽手握重兵,却从不参与皇子间的倾轧,深居简出,仿佛只专注于职守。去找他,有用吗?对方手握京畿防务大权,位高权重,会理会自己这个无权皇子的琐事吗?会不会显得自己太过冒昧甚至无能?但眼前这皇庄的烂摊子,如同一团乱麻,他独自一人实在理不清头绪。
最终,求索之心压过了顾虑。李信换了一身素净的常服,只带了一个机灵且口风极紧的小内侍,趁着夜色,悄然出府。他没有去楚墨渊可能当值的御林军衙署或宫禁重地,而是按照穆之留下的模糊指引,来到了城西一片相对清静的官邸区域。几番确认,他在一座门庭并不显赫、但门前石狮肃立、守卫目光锐利的府邸前停下。门楣上悬着一块朴素的匾额:“楚府”。
李信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示意小内侍上前递上自己的名帖和穆之留下的信物(可能是一枚特殊的玉佩或印鉴),并低声说明来意。守卫验看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肃然,一人迅速入内通禀。
等待的时间不长,却让李信感到有些忐忑。很快,侧门打开,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恭敬地将李信主仆迎了进去。府内并不奢华,却处处透着军旅之家的规整与肃杀之气,回廊转角偶尔可见身着轻甲的亲卫无声巡弋。
管家将李信引至一处清雅的书房外,低声道:“将军正在处理公务,殿下请稍候。” 书房内灯火通明,隐约可见一个挺拔的身影伏案疾书。
片刻,书房门被拉开。一个身着墨色常服、身形挺拔如松的年轻男子出现在门口。他面容英挺,眉宇间带着久居上位的沉稳和一丝军旅磨砺出的锐气,正是御林军将军楚墨渊。他目光如电,迅速扫过李信,那眼神带着审视,仿佛能穿透人心,却又在瞬间收敛,化作一种恰到好处的恭敬与疏离。
“四殿下深夜来访,末将有失远迎,恕罪。” 楚墨渊拱手行礼,声音清朗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他侧身让开,“殿下请进。”
李信连忙回礼:“楚将军公务繁忙,是本王冒昧打扰了。” 他走进书房,一股淡淡的墨香和皮革、金属保养油混合的气息传来。书案上堆着些军报卷宗,墙上挂着舆图,一柄古朴的长剑悬于壁间。
楚墨渊并未坐到主位,而是与李信分宾主落座于一旁的茶案。他亲自斟了两杯清茶,动作从容不迫。“不知殿下深夜莅临,所为何事?” 他开门见山,目光沉静地看着李信。
李信放下茶杯,姿态放得极低,不再是面对臣子的皇子,倒像是一个求教的晚辈:“楚将军,实不相瞒,信今日前来,实是遇到了一件棘手之事,心中惶惑,苦无良策。想起先生临行前曾言,将军洞悉世事,心藏锦绣,故冒昧前来求教,望将军不吝指点一二。” 接着,他将皇庄收成锐减、庄户怨声载道以及背后牵扯的复杂勋贵关系,简明扼要地道出,言语间充满了困惑与无力感。
楚墨渊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边缘,眼神深邃,仿佛在思考,又仿佛早已了然于胸。书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那股无形的、带着审视与权衡意味的沉寂,比在市井书肆中,更添了几分重量。这位手握京畿兵权的年轻将军,他的态度,将决定李信是否能在这盘根错节的困局中,找到一丝破局的曙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