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之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15)气血大揭秘:从“高”到“沉”,全面解读身体状态,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澄明之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卑者,心中常自羞愧”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由于荣气虚弱所导致的心理状态。这里的“卑”,并非简单的自卑或卑微,而是指人体由于内在滋养不足,导致心灵缺乏自信与力量,从而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状态。
进一步来说,“惵卑相抟,名曰损”,则揭示了卫气虚弱(惵)与荣气虚弱(卑)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人体机能下降、健康受损的病理过程。当卫气与荣气都处于虚弱状态时,人体的防御能力、滋养能力都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减弱,气虚乏力,甚至出现忧愁、焦虑等情绪问题。这种由于卫气与荣气双重虚弱所导致的健康损害,在中医中被形象地称为“损”。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损”状态可能涉及多个生理系统的功能紊乱,包括但不限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因此,对于处于“损”状态的人群,除了关注其心理状态,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与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调养方案。
原文:卫气和,名曰缓。缓者四肢不能自收。荣气和,名曰迟。迟者,身体俱重,但欲眠也。缓迟相抟,名曰沉。沉者,腰中直,腹内急痛,但欲卧,不欲行。
卫气与荣气作为人体两大重要的气血系统,它们的和谐与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当我们谈及“卫气和,名曰缓”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卫气调和但可能稍显慵懒的状态。这里的“缓”,并非指病态的迟缓或无力,而是指人体在卫气调和的情况下,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处于一种相对放松、不紧绷的状态。然而,当这种状态过度时,可能会导致四肢不能自如地收缩与伸展,即“四肢不能自收”。这并非指真正的运动功能障碍,而是形容一种肢体活动不够灵活、略显笨拙的状态。
同样地,“荣气和,名曰迟”则是在描述荣气调和但可能带来的一种身体感受。这里的“迟”,并非指时间上的延迟或缓慢,而是指身体在荣气滋养下,表现出一种沉重、不愿活动的倾向。当荣气调和但过于充盛时,人体可能会感到身体各部分都沉甸甸的,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同时伴随着一种强烈的困倦感,即“但欲眠也”。这种状态虽然不一定代表疾病,但确实反映了人体在特定气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谈及“缓迟相抟,名曰沉”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由于卫气与荣气调和过度,导致人体机能下降、出现沉重不适的病理状态。
“缓迟相抟”中的“缓”与“迟”,分别对应着卫气调和导致的肢体活动不灵活(四肢不能自收)和荣气调和带来的身体沉重感(身体俱重,但欲眠也)。当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病理状态——“沉”。
“沉”状态的具体表现包括:腰中直(腰部僵硬,不够灵活),腹内急痛(腹部内部出现紧急的疼痛感),以及但欲卧、不欲行(只想躺着休息,不想行走活动)。这些症状共同反映了人体在卫气与荣气调和过度的情况下,出现的机能下降、气血不畅等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沉”状态可能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紊乱,如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此,在治疗上,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以及病情轻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调整饮食、作息规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及服用中药等方法。
总的来说,“缓迟相抟,名曰沉”是对人体在特定病理状态下的一种描述。了解这些描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中的气血调和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调养身心,保持健康。同时,在面对相关症状时,也能够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与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